社会对成人身高的重视,导致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成长发育当成大事,其中身高是最重要的。一些家长也习惯了放任的态度,认为“有苗不愁长”、“二十三蹿一蹿”、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等态度。直到孩子到了青春期,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身高明显不如同龄人高,后悔为时已晚。
七分天注定,三分后天养,占孩子终身高度因素的70%-80%,后天环境因素约占20%-30%。所谓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,只是一些家长的负面心理。由于对身高的科学管理,也能帮助孩子充分发挥三分的后天环境因素,获得理想的成人终身高。
1.儿童身高增长规律
不要暗自高兴孩子的身高增长太快。同样,不要太担心孩子的身高增长太慢,因为孩子的身高增长有一定的规律性。父母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掌握这些规律。
青春期前儿童的身高:主要受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控制。新生儿一般身长约50cm,出生第一年身高25cm,第二年身高10-12cm。在未来,孩子的身高增长减慢,2岁后身高增长约5-7cm/年。
青春期儿童身高:随着性腺轴的启动,性激素水平的提高,与前两种激素一起参与儿童身高的调节。在青春期,儿童的身高增长将迎来这一时期的第二个高峰,每年约7-10厘米。在整个青春期,男孩的身高增长约28厘米,女孩的身高增长约25厘米。
2.孩子长高警惕早熟
与上述儿童身高增长规律相比,如果儿童身高增长过快或过慢,家长应注意。因为孩子性早熟的时候,身高会加快,骨骺会提前闭合,会失去孩子的终身高度,导致生活中的高孩子和矮大人。一旦发现这种情况,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儿童保健诊所,由专业医生帮助判断孩子的身高增长是否合理。
3.身高管理,要养好孩子的脾肾
脾:是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在体合肌肉中,其养脏腑,实四肢。
肾:主骨生髓,促进人体生长发育;
如果儿童脾肾不足,6岁前容易发生脾肾不足,导致儿童发育不良。因此,儿童的身高管理也需要养好脾肾。根据儿童的疾病特点,健脾补肾有助于儿童的发育。除了养脾肾,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外,还需要了解儿童骨龄的概念。
4.什么是骨龄?
说到孩子的骨龄,很多家长都不知道。身高停止生长根本不取决于年龄,而取决于骨龄。孩子的身高停止生长的年龄差异很大。有些孩子十二三岁就不长了,有些孩子甚至可以20岁。
但对于孩子们来说,她(他)的骨龄是一样的,男孩长到骨龄16岁,女孩的骨龄14岁,身高基本封顶。
因为身高是健康指标之一,所以更科学的身高管理相当于健康管理。
1.确定孩子的期望身高
父母首先要明确孩子的期望身高。孩子的身高管理和健康管理一样,首先要明确一个管理目标。当然,这个目标应该与遗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。父亲和母亲都很矮,但他们期待着孩子超过70%的遗传。
2.个性化定制身高评价
事实上,有必要对孩子的身高进行个性化的评估,明确是否能达到第一部电影中的预期身高,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。
评价当前身高水平,正常身高分为7个大档次,从低到高分别为3分、10分、25分、K3分、75分、90分、97分。根据年龄和性别评价孩子目前的身高水平;
评价与当前身高相对应的成人身高及其与以往身高的差距。差距越大,实现目标的难度就越大。评价遗传身高,分析儿童身高的遗传潜力是否发挥良好,是否存在早期或晚期生长的风险;
评价身高身高的生长速度,每个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。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,应考虑是否存在疾病的风险。
3.身高管理科学
饮食上管理
(1)确保早餐吃得好。
(2)少吃零食,喝清淡饮料,控制食糖摄入。
(3)注意户外活动。学龄儿童是指6~12岁进入小学的儿童。他们的独立活动能力逐渐增强,他们可以接受大多数成年人的饮食。
这些孩子,在饮食上,往往被父母误认为是成年人,其实他们还是要得到很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。
儿童应合理食用各种食物,实现均衡饮食。男孩的食物摄入量不低于父亲,女孩不低于母亲。孩子们应该每天吃三顿饱和的饭,尤其是早餐。食物摄入量应相当于全分之一。
4.运动上管理
(1)保持适当的运动
(2)不要做负重运动
(3)多做触高运动
运动不仅有利于儿童的健康,也有利于儿童的体重和身高管理,使儿童每天保持40-1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。少做举重、哑铃等负重运动,多做触高运动,如篮球、跳跃运动等。具体的运动方式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身体状况来确定。
孩子的健康成长一直都是放在父母心头的大事,可是不管怎么样,都不能急于求成。在平时适当的给孩子补充营养,同时让孩子养成作息规律的好习惯,再加上适当的锻炼,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健康成长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