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身高是父母非常关心的一个大问题。如果他们有一个合适的身高,他们在未来的求职和婚姻中会更加顺利。然而,许多粗心的父母忽视了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表现,错过了孩子成长的最佳干预期,导致孩子的骨骼过早停止发育,最终变矮。
和大家分享一个典型的孩子停止长大的案例:13岁的男孩小亮身高159,已经一年多没变了。小亮的父母觉得很奇怪。13岁是孩子长大的时候,但是小亮为什么一年多没变身高呢?而且孩子的声音开始变,夫妻俩不禁担心,就带孩子去医院门诊检查。
这并不重要,检查可以吓坏奇怪的父母,测试孩子的骨龄实际上是16岁!奇怪的大部分指骨已经融合,掌骨骺已经开始融合,这意味着他的身高没有增长空间,预测身高约为1.6米。奇怪的父母突然目瞪口呆,两个人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孩子的身高会冻结在1.6米,毕竟,他们的母亲有1.7米,他们的父亲有1.8米,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不会长高。
事实上,许多父母,像小亮的父母一样,对孩子成长和发展相关知识的理解是一片空白。只要你不是特别矮,你就应该认为你的孩子会很高。然而,影响孩子身高的因素很多。父母的身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。骨龄是知道孩子是否能长高的重要参考指标。
上面提到,小亮的实际年龄是13岁,但骨龄是16岁。为什么骨骼年龄与实际年龄不同?因为从医学的角度来看,人的生长发育可以用两个年龄来表示,即生活年龄和生物学年龄。
生命年龄以出生时间为计算标准,出生年龄为;生物年龄用于表示人体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实际状态。由于骨骼的发育与人体生理成熟密切相关,生物年龄也被称为骨龄。
一般来说,骨龄和生活年龄之间的差异约为±1岁。如果差异过大,则表明儿童的生长发育可能存在问题。例如,小亮的骨龄比生活年龄大3岁,这意味着孩子可能过早发育,这缩短了他的生长空间,损害了他成年后的最终身高;如果骨龄比生活年龄小得多,则表明儿童可能缺乏生长激素或特发性矮小。无论是骨龄过大还是骨龄过小,都会导致儿童成年后身材矮小。
因此,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家长要定期监测孩子的骨龄,及时发现异常情况,以免造成严重后果。
1.监测孩子的骨龄,多久拍一次骨龄片比较合适?
对于青春期前的孩子,如果身高水平好,每年拍一次骨龄电影;如果孩子的成长发育没有异常表现,但父母希望孩子长得更高,他们可以每半年拍一次骨龄电影进行监测,并配合医生的身高促进计划;如果孩子因内分泌和遗传疾病引起的身高异常,他们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每三个月或半年监测一次。
2.影响孩子身高的是什么?父母应该注意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?
回到小亮的故事,医生得知孩子的骨龄已经到了16岁,立即询问了小亮的日常生活状况。原来因为父母工作很忙,小亮的日常饮食很随意,不喜欢吃蔬菜,经常订汉堡炸鸡等外卖;不喜欢运动,通常睡得很晚,每天晚上11点左右睡觉;因为家庭好,父母给小亮买各种补充剂,冬天补充,春天孩子会跑得更高。起初,孩子比同龄人长得更高,小亮的父母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,谁知道13岁的孩子会停止长大。
3.影响儿童身高的因素分为先天和后天
先天因素约占60%,后天因素约占40%。先天因素是父母给孩子的遗传身高。这里有一个计算公式:
后天因素包括儿童的营养、睡眠、运动、心理、疾病等。小亮的父母身高不低,有很好的先天因素。然而,在了解了小亮的生活习惯后,他们会发现他在日常营养、睡眠和锻炼方面做得很差,尤其是他们没有保证充足的睡眠。人体生长激素每天分泌两个小高峰,即晚上9:00~11:00和早上5:00~7:00。小亮经常睡得很晚,营养摄入不均衡,不经常锻炼。他不良的生活习惯最终严重影响了他的身高。小亮的父母在了解到这一点后更加后悔!
因此,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长高,在没有疾病因素的干扰下,你必须让你的孩子早睡,多睡觉,多锻炼,营养均衡。即使父母不高,孩子也能突破遗传身高,高于父母!